賀! 醫學研究所邱彥霖老師團隊榮獲國家新創獎


2023-11-20 行政公告

賀! 醫學研究所邱彥霖老師團隊榮獲國家新創獎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老人常見的慢性神經退化疾病,它會逐漸損害大腦的功能,包括記憶力、思考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預期全世界目前有五千萬名失智患者,其人數在2050年可能會增加三倍。根據邱彥霖老師團隊近年與陽明交通大學莊宜芳老師共同研究的結果,板橋地區老人有 10%以上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但不自知,而每年有 10%-15%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會進展到嚴重失智症。這幾年全世界的研究致力於尋找阿茲海默症之生物標記,且其主要病理特徵為 ß-類澱粉蛋白與神經元纖維纏結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的沉積,新藥已朝此病理機轉發展,然而臨床新藥試驗的失敗,皆被歸因於藥物治療介入太晚,應從極早期或早期失智病人即開始治療。因此,能藉由生物標記早期診斷阿茲海默症並將此族群病人納入藥物試驗中,或許能大幅改善偵測與呈現藥物對失智症之治療效果。近年有研究發現 ß-類澱粉蛋白 (ß-amyloid) 相關的血液或腦脊髓液檢測,可作為區分失智 (Dementia) 與正常患者之主要病理特徵,藉由阿茲海默症生物標記 ß-類澱粉蛋白之形成,進而誘發腦部神經元細胞發炎之特徵。根據其病理機轉,邱彥霖老師團隊結合與醫學研究所的范揚騰老師、石曜嘉以及多位校外專家,共同執行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建置台灣大腦功能退化精準生醫資料庫』,針對於失智症、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病人及認知功能正常受試者進行檢測收集,檢測項目涵蓋正子攝影、核磁共振造影、抽血、認知功能評估以及腸胃道菌相檢測。血液檢測為基礎之生物標記實驗目前已有初步之研究成果,日前已獲本年度第二十屆國家新創獎。

本創新研發之類澱粉之T細胞反應可以在嚴重的失智症發生前,於輕度認知障礙期就鑑別出患者,且鑑別力比起被美國FDA核准的p-Tau181檢測更能夠區別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與正常的老人,因此其發明不僅具有血液檢測的優勢,且有很高的市場競爭力與潛力。